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频道 >养生保健堂 >中医养生

360°玩转中医非药物疗法——拔罐法

  • 时间:2022-08-08
  • 发布: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拔罐法古称“角法”,也称“吸筒疗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逐寒祛湿、祛除瘀滞、拔毒泻热、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能起到扶正祛邪、强身健体的作用。包括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药罐法及刺络拔罐法等。

拔罐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最早的拔罐疗法。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杏林大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这种方法的记载。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也有用竹筒罐来调理不适症状的描述。后来经过历代发展,出现了金属、陶瓷、竹木、玻璃等各种材质的拔罐用具。

适应症


拔罐疗法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而且拔罐疗法不仅用于疾病的治疗,还适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

1.内科病症 

中风、眩晕、头痛、面瘫,痹症、痿证、面痛、感冒、咳嗽、哮喘、心悸、不寐、郁症、胁痛、胃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便秘、癃闭、阳痿、遗精等。

2.皮外伤科病症 

荨麻疹、湿疹、蛇串疮,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痤疮、斑秃、疔疮、丹毒、炸腮、乳痈、乳癖、肠痈、痔疮、项痹、肩痹、肘劳、腱鞘炎,腰痛等。

3.妇儿科病症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不孕症、盆腔炎、乳少、小儿遗尿、小儿惊风、小儿积食、小儿脑性瘫痪、小儿多动症等。

4.五官科病症 

目赤肿痛、麦粒肿、近视、耳鸣、耳聋、鼻渊、牙痛、口疮等。

5.急症 

晕厥、高热、抽搐等。

6.其他

如肥胖、衰老、美容等

适宜体位


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

3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髋部及膝部。

4俯伏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拔罐时间


大罐吸力强,一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一次可拔10~15分钟。

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

罐印颜色


1.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瘀现象,或受寒较重。

2.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症。

3.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

4.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