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可有时候难免会有点提不起精神、犯困,或者焦虑、睡眠不佳。别烦,这很可能是“假期综合征”,长假过后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该怎么处理?10月6日,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办的“第8届中医药膏方养生文化节暨中医药文化科普户外互动体验活动”现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家给大家整理出四个“健康锦囊”,希望您假期归来时健健康康。 健康锦囊1: 调整生物钟,避免长假综合征 江苏省名中医钮晓红教授介绍,所谓“假期综合征”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从休假一下调整回上班状态,受到压力等各类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烦躁、食欲不振、紧张等。节后,市民不妨通过早睡早起、规律、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来调整身心,将身体恢复到一个最佳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10月8日是寒露节气,这个节气,也是24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天气转凉,钮晓红建议市民要开始重视温阳御寒,防冻、防燥。钮晓红提醒,这个时候也可通过膏方调理,对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病人群,具有很好的防病、少复发的作用。 健康锦囊2: 心梗信号早知道,及时就诊要记好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介绍,最近早晚温差大,长假期间很多市民的作息时间和饮食都不太规律,尤其是各种聚会、各种吃喝、各种熬夜及疲劳,血管负荷加大,高危人群发生意外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心梗发作迅速、剧烈,发现信号的时候必须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按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如果假期出现下面这5点,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1、夜间或休息时,左前胸闷痛或压榨样痛。 2、心绞痛症状突然加重:发作频繁,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3、无明显诱因的胸痛、胸闷、乏力、心慌、气短。 4、运动时以下部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上肢痛、肩膀、后背痛中一个或多个地方疼痛时。 5、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晕厥。 如果突遇心脏病发作,要立即让患者休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诊。节假日期间注意合理作息,规律饮食,切忌过度饮酒与暴饮暴食,尽量少熬夜。 健康锦囊3: 脑卒中FAST(快速)识别法 南京入秋,初秋温差大,假期很多人玩得比较累,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引发疾病。该院脑病科(神经内科)吴剑钰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如怀疑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推荐“FAST”快速识别法: F-Face(脸):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坠,口角歪斜?能否做微笑表情? A-Arms(胳膊):是否出现肢体软弱无力?两只胳膊是否都能抬起? S-Speech(言语):是否出现言语不清? T-Time(时间):如果你察觉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抓紧时间,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到最近的医院就诊。 健康锦囊4: 谨防胡吃海喝诱发肛周脓肿 几乎每次长假之后,各大医院的肛肠科都会迎来一个就诊的小高峰,其中肛周脓肿的患者很常见。每一个这类患者背后,必定伴随着长假期间的饮食、作息、生活方面的坏习惯。 该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肛周脓肿的主要病因是肠道细菌进入肛窦,引起肛腺感染,蔓延至肛周间隙。多见于20~40岁男性,常有的症状是: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或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随之出现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症状。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只有手术才能彻底治愈,而且应尽快手术,避免感染蔓延。 转自: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