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频道 >政务公开 >本局文件

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 时间:2023-05-04 08:58:16
  • 发布:湖州卫生健康委

 

 

湖卫健发〔2023〕1号 

 

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健康局(南太湖新区社发中心),委属各单位,委机关各处室:

现将《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下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6日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要求,迭代升级“16819”健康行动,加快打造全市域健康共同体,高质量建设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努力为新时代湖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卫生健康保障。

一、  全面深化一个主题

1.全面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湖州享受健康生活”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坚持“目标引领、差距管理、过程控制、考核激励、以实绩论英雄”工作理念和“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争前列、就是落后”的卓越意识,突出“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一样”的工作导向,持续创新办法、迭代打法、比拼晾晒,加强“重点工作5张报表”督查督促,每月评选出优秀单位、优秀区县、优秀处室,每季评选优秀个人,争取各项考核评比“保五争三拼第一”,各条线长板特色进一步彰显,短板弱项有效补齐。

二、全面探索一大实践

全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湖州健康实践:

(一)深化新阶段全国综合医改排头兵建设

2.持续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围绕“五连冠、排头兵、创基地”的总目标,进一步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大调价的范围、力度和频次,确保完成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达38.5%以上。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商谈判机制,推广医保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优化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点数法付费,健全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与辖区居民健康权责对等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基于服务量的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广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分配形式,实施人才、科技创新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专项激励,完善“1+X”薪酬体系,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公立医院负责人薪酬约束机制,力争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46%以上。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推广“一类财政保障、二类运行管理”机制,加快推动建立乡村卫生人员薪酬兜底保障制度。

3.加快建设数字健康高地。完善湖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主干,推进市、区县一体汇聚全人群全周期全要素的“健康大脑”建设,实现“数据高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贯通,并向有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延伸,推动全市域健康医疗数据高质量共享。加快数字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推进医疗集团内部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共治。深化“互联网+”医疗、护理、中医等服务,创新上线湖州健康居家保障平台(“湖居宝”)和“湖有善育”服务应用,提升“浙里办”“健康湖州”APP终端用户体验。推广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应用,探索“未来医院”建设标准,加快实现院前、院中、院后的全周期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创新实施数字医共体提升工程,推广“云诊室”“云检查”“云药房”“云公卫”服务。加快未来社区(乡村)智慧健康站建设,力争各区县至少新增2家。全面提升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等级,所有未达到电子病历4级的二级公立医院全部进行4级申报,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申报4级以上等级;所有未达到电子病历5级的三级公立医院全部进行5级申报,力争实现全市5级电子病历零的突破。

(二)加快长三角市域医学高地建设

4.推进市县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市中心医院二期、市第一医院“一院两院区”、市中医院迁建、市妇保院异地新建和区县医院新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省际边界医疗服务高地,大力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动市级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减少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服务,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升病例组指数(CMI)值和高相对权重(RW)值病例占比;全力支持市中心医院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争取浙大妇产科医院湖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申报成功。突出实绩实效,做深做实卫生健康服务接轨长三角行动,建立对外合作报备审批、成效评价等工作机制,提升市县医院与杭州、上海等地高水平医院合作质效,提高县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能力,切实降低市域外转诊率。突出精准精细,狠抓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全力提升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和运营绩效,力争市级医院国考A等率达到80%以上;吴兴人民医院和德清第三人民医院通过“二甲”综合医院评审,吴兴区中西结合医院和南浔区中医院通过“二甲”中医院评审,德清县中医院通过“二甲”中医院复审。

5.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着眼事业改革发展,系统研究临床、科研、公卫、中医、管理、基层等各类人才的需求底数、发展基数和资源指数,进一步充实人力资源,提升人才聚集能力。实施卫健人才“鸿雁计划”,建强建优“领雁、强雁、雏雁”三支队伍。深入实施“一十百”人才招引工程,高质量举办第四届百名医学博士湖州行,加大“招才大使”聘任力度,建立驻校招聘联络站50个,力争至少引进省级及以上人才2名,博士30名,硕士250名。坚持知人善用,适才适用,探索建立伯乐发现千里马、培育千里马的奖励机制,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力度。力争新入选市级高层次人才8人,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70名。加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建设,积极争创系统首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入站不少于7人。严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提升工程”,推动执业(助理)医师应考尽考,确保市、区县医疗卫生机构参考人员通过率不低于90%和60%。积极组织执业(助理)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着力培育以执业(助理)医师为主体、全科专业为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实施《湖州市中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西学中”培养机制,推广安吉中医师承定向培养模式,力争千人口中医师数达0.62

6.统筹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根据湖州市情、医院实际、群众需求,“一盘棋”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全市域错落有致、特色明显的品牌学科矩阵。启动市级医学中心建设,实施重大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创新破难揭榜挂帅,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扶持专科建设。加快补齐眼科、心血管外科、耳鼻喉科、儿科、血液内科、中医急诊、中医骨伤、放射治疗(核医学科)等学科建设短板,力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救治、呼吸病4个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5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7个,市级创新重点学科6个、中医药重点专科10个,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35%。探索建设临床研究型医院,健全完善湖州大健康实验室平台体系,推广科研秘书制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转换,推进科研反哺临床;高水平建设高校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推进中国科学院/<表述不规范>医学所湖州创新中心落地,建设大健康人才培训基地。力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百强医院实现零的突破,百强学科5个以上;市级医院每百名卫技人员年科研经费达到45万元以上,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达到23万元以上;全市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0项以上(其中国家级5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

(三)探索全国分级诊疗模范市建设

7.提档升级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全员岗位管理、薪酬制度和医防融合四大改革,推进城市中医医联体、妇幼健康联合体全面融入、深度补充,高质量推进责任共担、资源共用、人才共育、利益共享、机制共建,不断放大“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优势,切实增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疾病预防、健康管理、费用控制的内生动力, 全面提升基层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妇幼保健、医疗救治、急诊急救等服务管理能力,努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分级诊疗新格局,全力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国家试点湖州样板,积极争取国家现场会(交流会)在湖州召开。

8.筑牢铸实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底。出台《关于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加大基层专家门诊、联合病房、全专联合门诊等建设力度;以基层急救、全科、儿科、中医科和两慢病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硬件建设标准化、资源下沉精准化、管理服务同质化、诊断治疗规范化、健康服务亲情化,着力构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诊疗有序的健康“守门人”体系。力争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60%以上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新改扩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村级医疗机构标准化率力争达到95%以上;每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至少有2名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坐诊,基层就诊率稳定在70%以上;十类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5%以上,探索建设一批24小时无人智慧健康站。实施百名乡村医生掌上超声赋能行动国家试点。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全面实施补短板工程,力争年度考核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四)深化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建设

9.加大健康细胞建设。深化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建设,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区县建设,确保通过第五轮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国家卫生乡镇省级量化分级评估全部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深入推进健康细胞、健康支持性环境扩面提质,高质量打造健康村镇集群,力争国家卫生乡镇、省卫生村建成省级健康乡镇、健康村比例分别达到85%和50%以上,并建成一批健康村镇示范样板;深化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家庭等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县健康体验馆全覆盖;推进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提质提档,力争健康促进金银牌学校比例分别达到15%和65%。深化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依托“家庭健康大讲堂”“好家风健康行”“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等载体,广泛开展家庭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全市举办家庭健康大讲堂不少于500场。

(五)深化全国公共卫生最安全地市建设

10.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以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优化监测哨点布局,提升早发现、早报告、早响应能力。平稳有序做好“乙类乙管”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医疗机构发热患者监测、新亚型毒株病例健康管理等机制,快速识别和监测毒株变异情况,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以完善重点人群艾滋病流调溯源处置机制和实施新时期结核病患者高质量医疗保障项目等为重点,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力争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保持全省低位。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建立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和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制度,常态化开展流调溯源、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测、消杀等培训演练,力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零发生。优化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市级航空医疗救援基地,推广“上车即入院”急救模式,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全面衔接,力争新增院前急救站(点)5 个以上,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同比压缩5%以上,心梗、脑梗和创伤等患者抢救成功率稳步提升。强化血液安全保障,力争全市无偿献血总量增长2%以上。加强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综合监管“461”体系,建立市级首席监督员制度,开展创新执法监管“一件事”改革,推行“首违轻微不罚”等柔性执法制度和非现场执法,推进部门多跨协同、包容审慎等多种监管模式,推广“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力争全市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全达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占比达到40%以上,跨部门监管率达到20%以上,积极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11.深化医防协同联动。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建设,落实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定义务及职责,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巩固“两慢病健康画像”共富班车建设成效,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高质量发展,全市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化管理服务率均达到65%以上。实施同质同标城乡居民健康体检提质行动,加大重点人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推进重点疾病的早诊早治。力争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8.4%以下,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48%以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筛查干预,全面建立中小学健康档案。开展职业健康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完善乡镇协管工作机制,探索托管服务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参与职业健康治理。

(六)探索全国“一老一小”服务品牌市建设

12.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加大全国首批新型婚育文化试点市建设力度,开展婚育友好型社区创建,大力倡导新型婚育观,全年开展主题宣传服务活动不少于1500场次。健全完善市、区县人口监测预警“月统计、季分析、年研判”机制和年度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人口均衡发展情况制度。积极迎接省对市人口长期均衡指标体系首次市域试评价,全力做好党委政府参谋服务,推动出台符合湖州实际的生育支持措施实施细则,压实政府、用人单位、家庭、个人等多方责任,完善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医等相关积极支持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振群众生育意愿,缓解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强化母婴安全、健康儿童、出生缺陷防治和妇女健康促进工作,推进基层“医护防”儿童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建设,高水平打造母婴安全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5/10万、5‰、6‰以内,常住人口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病种扩大至31种,0-3岁儿童发育监测筛查率达96.5%,严重致残致畸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建成“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指导中心10家,其中示范中心3家。高质量推进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域开展向日葵亲子小屋标准化星级评比。力争全市新增托位6200个,千人口托位数增至4.5个,其中普惠托位占比达87%以上;新增向日葵亲子小屋60家;大力推进“盛爸说育儿”医育结合科学育儿品牌。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实施母婴室提质培优行动,建成五星级母婴室25家。

13.强化老年健康支撑。坚持满足基本需求,兼顾多层次需求,融合多样化需求,全面推动老龄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市级老年医疗中心建设质效,放大区域指导辐射作用,实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应创尽创”,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设置达80%。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展康复护理服务,力争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35%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数达5.5张以上。推广安宁疗护服务。依托市中心医院建立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和培训基地,支持区县医院建立安宁疗护病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办医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力争60%的区县至少有1家区县医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区。多形式创新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开展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探索,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探索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巡诊制度。拓展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创新家庭病床与养老床位“两床融合”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全市域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完成老年人糖尿病眼底、口腔、营养、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筛查6.77万人。

(七)深化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14.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完成《浙派中医·湖州卷》编撰,擦亮“湖州中医”文化品牌。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建设成果,深化“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切实提升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肾病、针推、妇科、儿科、肿瘤等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加快提升中医优势学科影响力。深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全面推进全市域中西医协同发展,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诊疗制度,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机制,建设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不孕不育、恶性肿瘤诊治等方面的中西医联合攻关,借势借力推动市中医院加快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建设,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加强中医药质控管理,完善中医病历、中医护理、中药、非药物治疗等中医药质控体系,守牢中医药安全底线。加强市中心医院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市中医院中药制剂创新团队建设,加快中药院内制剂研发应用,力争新备案制剂3个以上。

(八)加强全国行业党建标杆市建设

15.持续打响“卫健红”总品牌。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多形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办理工作制度。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牢固确立“以发展看党建,从问题评党建,用实效考党建”的工作理念,深化“卫健红”品牌发展战略。对照“七张问题清单”,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和“医者廉心”行风建设工程,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双带头人”培育和“双培养”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基本制度和基础工作规范落实,严格规范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分层分类举办示范培训、专题培训,着力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保持全域党建联建机制发展优势,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全覆盖,努力在医疗救治、预防筛查、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等领域再创一批党建品牌,推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党建效能提升的深度融合;力争40%以上的公立医院建成“院科两优、德医双强”标杆医院,新发展党员中高知群体占比在50%以上,民营医疗机构党支部全面落实“B+T+N”体系。突出党建引领,提升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切实把深化清廉机关建设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   

16.深化清廉医院建设。巩固发展清廉医院建设成果,进一步形成发展强势、品牌优势、示范态势,实现清廉医院与综合医改协调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压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意见》和“五张责任清单”,把党的领导和清廉医院建设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各方面。落实落细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主动接受纪委监督,提升“四责协同”工作机制运行质量。依托数字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权力运行,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树牢宗旨意识、守牢“红色根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根基。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清廉建设指数评价,推动医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公立医院大宗物资集中严格采购,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反九不准等违纪违法行为,保持公立医院清廉建设指数评价全省领先。依托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二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清廉指数评价体系和清廉卫生站建设探索,大力倡导民营医院清廉建设,不断延伸清廉医院建设触角。以“清廉品牌推广年”为载体,加大清廉文化培育力度,培养 “医者廉心”清廉示范品牌10个以上,持续扩大湖州清廉医院全国样板效应。坚持勤廉机关与清廉医院同步推进,守牢底线、弘扬清风。   

三、全面把握一种导向

17.全面把握激发全社会力量投身健康事业的导向。围绕高质量建成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的目标,编制《湖州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计划(2023-2025)》,完善健康浙江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建设健康湖州十大工程,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行动,推广公共政策、重大工程等健康影响评价,推动健康融入万策。加大新时代全民健康促进探索力度,大力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积极发挥健康志愿者协会、健康达人等示范引领作用,传播健康理念、宣讲健康知识、解答健康疑问,帮助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进各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建立全市域、全行业、全人群覆盖的网格化健康管理体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3%以上,15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控制在20%以下。

四、全面推进一个行动

18.全面推进春风送温暖行动。围绕美丽医院建设全域覆盖、暖医暖护选树全体参与、卓越优质服务全员追求、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提炼、干部职工“四感”全力提升、弱势群体救治全心投入,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春风送温暖”行动。聚焦一线服务“暖”,持续深化“舒心就医”十大举措,力争全年报告全互认至少减少群众负担不少于400万元,中午不停检受益群众至少 7 万人次,市县医院停车位至少增加300个,“云胶片”服务节省群众胶片费用1亿元, “住院服务一体办”覆盖全市所有医共体(医联体),所有医疗机构为80岁以上无家属陪伴就医老年人提供志愿者导诊服务;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浙里护理”服务机构比例不低于50%。聚焦一线职工“暖”,继续优化职工工作环境,健全子女托管送教、老人照护等帮扶机制,解决职工后顾之忧。聚焦一线企业“暖”,继续开好助企“健康直通车”,主动精准做好企业家健康管理服务,力争全年提供健康直通车义诊服务不少于800场,重点骨干企业的企业主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聚焦一线救助“暖”,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快速高效有序的医疗救助;认真落实计生家庭奖特扶制度,做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困难家庭关心关爱,做深心理健康服务。全年帮扶计生困难家庭不少于3000户。

五、全面锻造一支队伍

19.全面锻造湖州卫健铁军。按照国家、省、市机构改革有关要求,稳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老龄工作体制改革,加强系统性重塑和定位,优化领导干部配备。实施“一把手储备工程”,推进“年轻干部新苗选育工程”,按照近期可提拔使用的“成熟型”、长期重点培养的“潜力型”干部分类建立85后和92后年轻干部库,加快建设一支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加强系统干部学思相长、统揽全局、团结协作、狠抓落实、洁身自好等能力建设,让闻风而动、闻过则喜、闻鸡起舞、事不过夜在全系统蔚然成风。加强“五强班子”建设,坚持“让改革者有位、让担当者无忧、让实干者出彩”的工作导向,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主战场培养发现使用干部,大胆选用优秀年轻干部。关心和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推动常态化、多层次、宽领域干部交流,完善干部健康关爱机制,切实打造苦干实干巧干的湖州卫健铁军。

统筹做好信息宣传、两会建议提案办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保密、政务公开、防电诈、工青妇、老干部、干部保健、对口支援和卫生扶贫等各项工作。

 

 

 

 

 

抄送: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

农工党湖州市委。

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5月4日印发

校对人:常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