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一样,每天早上醒来直至晚上合上眼睛,都要反复思考这三个问题: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特别是在日益提倡健康饮食的今天,面对琳琅满目的食材以及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想要得到一份营养健康的食谱愈发令人纠结。不少打工人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最近在网上刮起了一阵“白人饭”风潮。 白人饭,一开始是指欧美人通常以“冷、素、少”三原则搭配起来的简单午餐,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生冷主食搭配某种酱料、生冷水果和蔬菜。其实,关于欧美人的这种餐食,有一个专门的称呼“white people food”,在中文社交媒体上直译成“白人(才能下咽的)饭”。这种“白人饭”的精髓是:1.原材料极其简(hu)单(nong);2.做法极其随便;3.味道极其不可描述。 “白人饭”相较于中国传统饮食来说,这些菜式极少的准备时间,和约等于无的烹饪技巧,踩中了中餐烹饪痛点,图省事的人就开始效仿起来。他们同样以水果、蔬菜以及生冷简餐为主要构成来做饭,主打简单省事,选择向“白人饭”靠拢。而看似蔬果占比高、低脂的“白人饭”,好像比传统中餐要更加营养、健康。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一起看看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版)提出的八条基本准则中与营养相关的这六条内容。 01 02 03 04 05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06 不难看出“白人饭”在营养搭配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三点: 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而备受打工人欢迎的午餐——“白人饭”,多采用少量未经烹饪的蔬菜和水果搭配少量肉制品或少量面包制成,一餐饭中谷薯类(如米、面制品)食物种类根本达不到膳食营养指南推荐的值,并且难以坚持。而看似很多的蔬菜水果,净重其实较少,中午只吃这么一餐往往没几个小时就饿了,难以满足人体所需。 前文中出现的“白人饭”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蔬菜占比大,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精白面很少,即便有主食也是粗杂粮,总体能量低,也确实比中国式的烹饪少油少盐;这种食物比例结构类似于轻断食,对于短期的减重是可以选择的,但如果长期食用,食材种类非常少由于食材太过简单,一餐可能只摄入两三种食物,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这样每餐摄入的营养素种类难以覆盖全面,无论是从日常饮食还是减重饮食来讲,都不合理,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所以日常饮食还是建议以营养均衡为目标。 “白人饭”中含有的脂质成分较少,又因未经烹饪,食材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等,难以被人体吸收。 白人饭终究难以满足中国胃,大家还是对自己好点,多花点时间做份营养午餐吧。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