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健为先。”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在意饮食健康这一问题。 而在被誉为中国老百姓“吃饭指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更新版中,首次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Eastern Healthy Diet Pattern)”这一概念,相信大家对于这一“全新”的膳食模式都会感到比较陌生与好奇。今天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健康又美丽的“全新”膳食模式吧! 小编:膳食模式是在长期的劳作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物产以及居民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都千差万别,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膳食模式。 专家们基于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分析)以及疾控中心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与总结我国不同地区的膳食模式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现生活在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以及以福建、广东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的居民,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主要包括: ● 喜爱摄入新鲜时令的蔬菜水果、淡水鱼虾、豆类及其制品; ● 适量食用全谷物(糙米)、植物油(主要使用菜籽油,控制总量)和红肉; ● 盐或黄酒的消耗量相对较低; ● 烹饪时首选蒸、煮、涮和小火煎,尽量避免炸、熏、烤。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解释道,究其原因在于东南沿海一带膳食特点为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等,并拥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有利于避免营养素缺乏病,以及膳食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此次首次提出将发挥其在我国膳食健康中的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 以江苏的淮扬菜为例,其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本味呈现,所以厚重的调料用得比较少。此外,淮扬菜以汤为重,蒸煮较多,更多地保留了营养成分,更有益于健康。 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主食并不是只有大米白面(富含全谷杂豆和薯类),因而相较于南方更为丰富。小米和大黄米是数千年来的北方主食作物,赤小豆、绿豆、芸豆等杂豆,大麦、青稞、荞麦等杂粮也是北方居民日常主食食材的重要补充。 有研究指出,在主食中适当增加全谷物或杂豆来替代白米、白面,有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既往推文分享《全谷物与健康的科学共识(2021)》)。在膳食模式中融合大江南北优秀的饮食传统,也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特色之一。 此外,与地中海饮食相比,“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不要求主要使用橄榄油烹调菜肴,也不要求饮红酒,鱼类既可以是海鱼,也可以选择淡水鱼,食用的蔬菜水果也都是寻常可见、供应充足且价格实惠的;而与DASH饮食相比,也没有要求完全不吃白米白面,也没有要求完全不吃红肉。 因此可以这么说,“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我国传统饮食优势的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升华,相对而言是一种比较接近我国居民平衡膳食理念的理想模式,这一模式更能适应中国人的口感、饮食习惯和消化系统,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遵循该膳食模式有利于避免营养缺乏病和膳食相关的慢性病,从而延长预期寿命。 03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应用 说了那么多,那到底我们日常应该怎样遵循“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来合理安排我们的餐食呢? 其实这一模式所强调的膳食搭配原则跟咱们2022年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所推荐使用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很相似的,因此我们可以拿来作为参考。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具体的建议,您可以参照着尝试进行食物挑选搭配与烹调。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东方健康膳食模式”问世时间较短,目前仅有少量相关的临床研究见诸报道(参考文献4),但我们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展,为这一膳食模式的推广提供坚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希望大家能从日常个人健康饮食的践行中来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 编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国营养学会 [3] Wang J, Lin X, Bloomgarden ZT, Ning G. The Jiangnan diet, a healthy diet pattern for Chinese. J Diabetes. 2020;12(5):365-371. [4] Wang Z, Dong X, Song Q, Cui X, Shi Z, Zang J, Su J, Sun X. Jiangnan dietary pattern actively prevents muscle mass loss: Based on a cohort study. J Hum Nutr Diet. 2022;35(5):957-967. [5] 美国新闻杂志2023年度“最佳膳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