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频道 >政务公开 >医改信息

2024中国医院医联体大会在湖召开

  • 时间:2024-06-01 19:07:24
  • 发布:湖州市卫生健康委

          6月1日,中国医院医联体大会在湖州德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湖州市卫生健康委主办,湖州市中心医院医疗保健集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卫健行政部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代表近800人参加了会议。湖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阮叶萍参加会议并致辞。

      在上午召开的主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围绕《医疗联合体的政策与进展》进行了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部部长黄二丹分享了《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创新整合型健康服务模式》。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院长穆耕林作题为《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城市医疗集团的探索与思考》主旨报告。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主任黄奕祥作题为《新时代区域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主旨报告。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杭文权作题为《坚持“以人为本 ”  构建区域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新范式》主旨报告。

      湖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魏继东作题为《深化“三医协同”  助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主旨报告。

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胡小军作题为《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打造群众有感的健康共同体》主旨报告。

下午,大会同步召开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服务模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数字医联(共)体建设”五个分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按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打造,受益最大的便是基层群众。”湖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邱晟在当天“体制创新”分论坛上作《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下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湖州实践》交流。

现场他告诉记者,比如他们实行了“专家号源”倾斜,总院会提前14天预留100%专家号源给成员单位,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无论是上转还是下转,都不需要患者反复跑路,通过转诊平台和便捷流程实现“患者医生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同时每周下派至基层的专家多达150余人次,扶持开设了35个专家(专科)门诊和54个全——专联合门诊。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医改的重要抓手,特别是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因为它涉及到市区两级行政管理体制,比县域医共体的改革难度要大很多。这次大会在湖州召开,是对我们此前工作的一个肯定,也是给大家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共同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让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的医疗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胡小军告诉记者,医联体全称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逐步缓解看病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是医联体改革的大方向,它涵盖了区域内的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国企及社会办医(二级医院),涉及两级政府管辖、两种运行模式、两套评价机制等客观实际。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公布了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全省就湖州、台州、金华三地入选。

一直以来,湖州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市,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2017年起,便在全国率先探索县域医共体模式;2019年启动了城市医联体探索,2家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和9家区县级医院,和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牵头组建2个城市医联体和9个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全域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全覆盖;2021年,湖州又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全市域健康共同体,推进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向县域健共体、城市健联体转变。这个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让基层诊疗能力强起来。近年来,湖州基层就诊率稳定在70%以上,让“小病不出镇街”从理想变为现实。

胡小军表示,下一步,湖州市重点围绕健康导向、群众有感,通过数字赋能打破地域限制,来推动城市健联体建设更加紧密,争取为全省、全国多提供一些湖州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