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一年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也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多发季节。据统计,每年3-5月份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复发不仅意味着治疗周期延长,而且每一次复发还会对大脑、社会功能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面对充满挑战的春季,患者和家属该如何做好精神疾病的预防、识别和应对呢? 坚持规律服药。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据统计,中断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60-70%在一年内复发,约90%在两年内复发。服药后可和患者交流几句,看其是否将药物藏于舌下等。 做好日常健康三步曲。每天保证充足、优质睡眠,建立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忌浓茶、咖啡、含酒精等食物。制定合理运动计划,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一些低强度、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 重视康复训练。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和支持患者料理个人卫生、日常家务,从事简单的工作,帮助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促进康复和回归社会。 避免接触复发诱因。识别并避免接触可能引起复发的因素,如不要给患者安排压力较大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不要强迫其不愿意的社交等,以及处理好特殊时间或纪念日可能带来的情绪波动。 其实精神疾病的复发并不是悄无声息的,往往有迹可循... 睡眠改变。睡眠是精神疾病的晴雨表,多数患者复发前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睡眠不规律等表现,也有表现为睡眠过多的。 进食改变。食欲的减退或亢进、过量饮酒、不加控制地进食高热量的食物等。 性格改变。原来是热情、善于交际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孤僻。曾经生活精致的人变得懒散、不讲卫生。原本干事干脆利落的人,突然工作能力下降,做事丢三落四,记忆力明显减退等。 情绪改变。不明原因出现情绪改变,如对小事件反应强烈,情绪易激怒。躁狂症患者常表现为终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抑郁症患者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抑郁寡欢。 精神症状波动。“复写症状”是复发的重要标志,即既往发病时曾经有的精神症状再次出现。如再次出现敏感多疑、自语自笑、拒绝服药;具有幻听的,常做侧耳倾听状等。 以上预兆,一般在复发前3-5天出现,此时,患者及家属一定要引起注意。 加强观察和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变化,与患者进行平和、耐心的沟通,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对于不良言行,不要争辩、指责,及时与医师联系。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帮助患者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维持药物治疗。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患者拒绝服药,家属应耐心劝说或将药碾碎放于饭菜里一起食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及时就医。如果患者情持续波动超过两周难以自我调节,或出现言行冲动、拒绝服药等严重的复发迹象,家属应立即陪伴患者到精神科就诊。 春季作为万物复苏的季节,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时期,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复发率,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了解和尊重开始,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之路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包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