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创新体重管理“三网模式”
筑牢慢病防控“健康堤坝”
2024年国家卫健委联合16部门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5年进一步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凸显体重管理在慢病防控中的核心地位。南浔区成年人口49.7万,超重和肥胖人群占比达54.24%,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发病风险居高不下。近年来,南浔区聚焦体重管理不精准、不便捷、效果差等难题,紧盯资源配置、服务模式、自主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入实施数字赋能、精准减重“体重管理年”活动,积极营造“科学控体重、多方筑健康”浓厚氛围。全区累计纳管超重肥胖人群5.42万例,纳管对象依从性达到63.09%,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提升。
一、资源配置“三化联动”,构建精准服务体系
一是专科共建标准化,提升“治”的能力。在全区公立医院开设5个体重管理门诊,整合内分泌、心血管、营养等专科力量,建立超重(24 ≤BMI<28)、肥胖(BMI≥28)合并慢病患者或部分癌症患者MDT多学科诊疗机制。2024年以来,南浔区人民医院等3家公立医院累计完成肥胖合并慢病患者冠脉造影208例、支架植入45例,基本实现“疑难胖墩管理不出区”。
二是数据归集智能化,提升“测”的水平。147个镇村医疗机构一体配备智能监测小站,与“健康大脑”实现数据互通,建立35岁以上首诊患者“体重-腰围-体脂”三维监测机制。累计采集核心指标数据29.75万条,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9.38万分,为精准干预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分级管理网格化,提升“管”的本领。组建20支全专融合服务团队。建立体重管理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机制,压实村社医疗机构体重监测、诊后随访、电话催诊职责,强化镇街筛查评估、中医调理、营养运动指导、康复管理服务,推动公立医院多学科联合治疗。2024年以来共纳管亚健康肥胖人群1.72万人、慢性病合并肥胖患者3.43万人。
二、服务模式“三链协同”,打造全周期管理闭环
一是筛查评估“精准化”。创新“基础+专项”筛查套餐,针对儿童、孕产妇、普通成人设计差异化监测项目。如在孕产妇、普通成人套餐中增设人体成分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等监测项目,在儿童套餐中增设腰围测量项目。为543名超重孕产妇提供营养指导服务,对375名“小胖墩”实施生长发育干预,1132合并慢性病成人转入专科治疗。
二是分类施治“路径化”。开发体重管理AI系统,设置基层-专科双路径管理规则。通过自动整合个人健康数据,辅助辅助全科医生制定“饮食+运动+用药”干预方案,指引专科医生开展疑难病例攻坚。2024年以来,成功上转患者300余例,相关人群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同比提升22%以上。
三是健康干预“智能化”。开发“体重管理”小程序,指导纳管对象绑定体脂秤,定期上传体重、体脂数据,自助录入腰围、饮食等信息。AI医生综合评判后,开具饮食、运动、睡眠等6张处方,以短信的形式推送至管理对象手机,引导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截至2025年3月底,AI医生评判健康干预7.34万人次,推送干预处方40.04万张,群众满意度达98.5%。
三、联动机制“三网融合”,激活健康治理动能
一是健全家庭医生签约网。梳理超重肥胖人群健康服务需求,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医签约服务包,向纳管对象免费提供药事指导2.12万人次、膳食干预2.3万人次,免费开具运动健康处方5.87万张次,减免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费用13.79万元,签约居民健康控脂有了更多选择。
二是打造健康积分兑换网。借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东风,建设健康积分兑换系统,制定《南浔区居民健康积分兑换参考标准(试行)》,引导城乡居民家医签约、配合筛查、规范复诊、健康运动、合理膳食,成功吸引2.77万余名超重肥胖人群参与,累计兑换积分4.97万余人次,自动抵扣医疗费用395万余元,相关人群BMI改善率达72%。
三是编织村社健康帮扶网。全区设立村社健康网格613个,组建“乡贤+退职医生+体育指导员”健康帮帮团,协助家庭医生监督纳管对象科学饮食、积极锻炼、定期复诊。开辟“体重管理”赛道,开展“科学减重、健康你我”比看赛,评选优胜奖,同步发放农文旅消费券,营造全民参与健康减重氛围。
(南浔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