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频道 >疾病预防馆 >传染病防治

5月传染病防控提示

  • 时间:2025-05-07
  • 发布:传防科

一、呼吸道传染病

当前新冠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波动态势,但假期等人员流动可能增加传播风险,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可能交替流行,需持续警惕。

 

防控措施:

  1.乘坐飞机、火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影剧院、商场、餐厅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2.坚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

 

早诊早治:

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症状,需早诊早治;外出全程佩戴口罩,避免参加聚集活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二、肠道传染病

  春夏季高温易导致食物腐败,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高发,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严重时可引发脱水。

 

防控措施:

  1.注重饮食饮水卫生,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馆用餐,不食用来历不明、变质、变味食品及病死禽畜或腐败变质食物;

  2.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动植物

  3.饮用开水或瓶装水,不饮用未经消毒的自然水源

4.制作食物时,做到生熟分开加工、盛放,肉类食物煮熟煮透,特别是烹饪甲鱼等水产品时要防止交叉污染。

早诊早治:

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严重者,尤其是出现乏力、少尿脱水、高热不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以明确诊断、早诊早治。

 

三、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高发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

  

  防蚊措施:

  1.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处逗留。

  2.使用驱蚊液、蚊帐、电蚊香等防蚊产品,户外活动可佩戴驱蚊手环。

  

早诊早治:

  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或皮疹,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早诊断早治疗

 

四、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急性起病,主要以发热和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为早期表现,随后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数进行性下降,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损伤而衰竭。  

 

防蜱叮咬:

  1.野外旅游需警惕蜱虫,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扎好领口、袖口和裤脚,定时检查衣服有无蜱虫,皮肤裸露部位喷洒或涂抹蚊虫驱避剂。

  2.避免在草丛、灌木丛中长时间坐卧,返回后及时检查全身皮肤及衣物。

 

  早诊早治:

  若发现蜱虫附着,勿强行拔除,请及早就医处理。

  被叮咬后若出现发热、乏力、出血倾向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蜱虫接触史。

 

.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患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我国民间俗称“打摆子”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大汗、头痛、四肢酸痛和乏力等,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在一定的潜伏期后,症状会反复出现。严重时,疟疾能引发贫血、低血糖、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南美洲地区是疟疾的流行区

 

防控措施:

在疟疾流行区,要尽量避免野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需身着长袖长裤,及时涂抹蚊虫驱避剂防止被叮咬,夜间休息时采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早诊早治:

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诊断疟疾后,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